青少年儿童体适能课程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(一)
发布时间:2019-04-21来源:点击:1772
在青少年儿童体适能上课过程中,教练遇到的***大的一个考验莫过于成年人与孩子的沟通模式大相径庭。
同样的一个性质的问题,对于成年人,可以用直接明了的语言表达,达到有效沟通。但是,用在孩子身上的时候,似乎是完全不起作用的。在课堂上,教练面对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不同行为,教练该如何应对呢?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!
十种常见孩子行为类型
1、输不起型
有时候会有竞技类的训练方式,无法接受自己输给别的小朋友,一旦在训练过程中输掉比赛,不管是什么原因,就大发脾气、哭闹!
2、受不起挫折型
训练过程中,中间有一点“意外”,比如说“鞋子掉了”,就停止训练,一直在原地不肯动,抱怨鞋子不好!
3、软妹子型
训练全程软绵绵的,节奏慢好几拍,非常影响上课的流畅性,所有学员都会堵在他/她的后面!然后很会跟教练撒娇,娇滴滴的,各种激励、引导都很难让他/她加快节奏!
4、报告教练型
一节课下来,***起码收到十多个“报告教练”,“谁谁谁怎么了”,任何一点小事情都要去报告教练!
5、只练喜欢和擅长型
训练过程中有自己擅长的项目就很积极,自信满满,但是一旦训练自己不太擅长的就撒手不干了!
6、吐口水型
一节课下来一直乱吐口水,地上、别人身上,哪哪儿都是他的口水!
7、自以为很厉害型
每次布置完后便不停地说自己知道怎么“玩”,不停地插话,打断教练对课程的讲解!
8、神游型
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,永远不和大家在一个节拍!
9、极度内向型
每次来训练中心都好像是***次来一样,一开始,永远不会自己主动进训练教室,“连哄带骗”地带进去后也是扭扭捏捏的,***少要半节课后才能稍微活跃一点,开始和大家一起进行训练!
10、离不开父母型
从进训练中心开始,就是一直拉着爸爸或者妈妈的手,跟教练和其他小朋友没有任何交流,进教室必须父母陪伴,要么需要父母跟着一起训练,要么自己做,一步一回头,看看爸爸或者妈妈是否还在教室!
如何解决这些问题?
Ⅰ.了解该孩子家庭育养者的育养类型,大致可划分为:放任型、骄纵型、强势型、开明型;
Ⅱ.循着以上的家庭育养类型,去发现这个孩子所生活的家庭育养环境,并且结合孩子的行为表象(如:爱发脾气、爱哭闹),逆向推出课程造成孩子这些心理状态、行为习惯的诱因所在;
Ⅲ.在课堂内外,以“三会”——会表扬、会批评、会安慰,为沟通的蓝本,结合儿童心理学对孩子进行沟通、引导;
Ⅳ.务必与孩子的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,在沟通过程中,快速掌握该孩子家长的有效沟通类型进行沟通。否则,教练会遭遇到沟通时间、精力成本高但是效果低的情况。
通过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,获取家长更多的信任和支持,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利于孩子的良性循环!